账号:
密码:
PO文学 > 都市言情 > 穿堂惊掠琵琶声 > 第二十四章
  “等下次我补给你,”顾陈念一边说着一边吃着蛋糕,沈识檐关心了几句她最近的情况,顾陈念咬了咬小叉子,用手拄着脑袋发愁,“唉,其实我今天来是有事想问你的。”
  “什么事?”
  “我现在不是高二嘛,就要考虑之后怎么样,我不想在国内读大学,但是我爸妈都不让我出国读,说不放心。”
  顾陈念有多受宝贝,沈识檐是知道的。他点了点头:“可以理解。”
  “但是我不想在国内读啊,我真的想出国去,”顾陈念有些急,抬起一只手拍了下桌子,“他们怎么能因为自己不放心就阻碍我的人生呢,我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啊!而且他们根本不接受沟通,我一说什么他们就说,我还小,什么都不懂,每次都是这一套。”
  正当青春,好奇一切事物的年纪,大概最忌讳的就是被说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。沈识檐倒是觉得现在的小孩子比他们那时候懂的事多多了,因为接触到的事物、见解多了,便有机会更早地打开眼界、明白事理。可又因为见的东西多而杂,许多信息难辨真伪,又难免会使一个人的判断有失偏颇。
  “为什么想出去?”沈识檐问。
  这次顾陈念没再那样慷慨激昂,而是短暂地沉默了一会儿,才咬咬唇,说:“其实最开始我只是想出国看看不一样的东西。”
  这话很实在,许多人选择出国读书都是出于这么一个简单的初衷。
  “但是后来……其实我对国内的环境挺失望。我有个发小,比我高一级,她成绩很好,满可以保送清华的。但是他们学校忽然举办了个什么活动,有个女生得了第一名,就凭着这个在总评里加分保送了清华。”这么说着说着,她又变得有些激动,鼓着腮皱着脸说道,“她的成绩本来根本不够保送,这简直就是他们学校为她自己举办的活动,有背景就可以这样吗?太不公平了!”
  听了顾陈念的控诉,孟新堂忽然记起,忘记在哪本书中看过,大人最怕与小孩子谈论的事情,一是公平,二是死亡。前者是因为难以描述、难以保证,后者是因为不可避免、不可预期。
  “所以,是觉得国内的环境不好,所以想出去读吗?”
  顾陈念点了点头:“都有,我觉得国外的教育要更好一些,而且出去以后可以争取留在那边,空气也好,人也少。你觉得呢,我该在哪里读?”
  沈识檐没答,而是询问孟新堂的意见。
  “决定性的还是你自己的想法,想出去就出去。”孟新堂首先这样说。
  “但要正确地去考量自己的意见。想要换个环境,或是有目标地想要去接受某种教育,都足够成为你的理由,当然,如果是因为不满意国内也可以。这是你的人生,你要自己考虑好再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。但你还没有成年,所以你要用你的理由去说服你的父母,将他们担心的事情一一提出解决办法。如果你始终没办法说服他们,那只能说明,你还不具备出去读书的条件,可以延后考虑,很多大学都有与国外学校合作的项目。”
  等顾陈念走了,沈识檐一个劲儿地盯着孟新堂看,但不说话。孟新堂抿了一口酒:“怎么了?”
  “我忽然很好奇,你是不是从不去评判一个人选择的对错。”
  方才顾陈念的话语中,其实透露了不少对国家的不满,而且是很片面的不满。沈识檐以为孟新堂会在给出意见时多少提点一下,却没想他所有的话都完全是基于顾陈念本人的发展在谈,没有夹带任何个人观点。
  孟新堂像是在仔细思考,过了一会儿才微笑着回答:“不违背法律和道义,不涉及是非,只是个人对于未来的选择而已,有什么对错可言吗?”
  “人与人的追求、喜好都不同,涉及人生态度、生活态度等等的问题,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。况且,我是真的觉得,出国去学习、去生活都挺好的。至于她的不满,我一直觉得每个年纪都要有每个年纪的思想,十几岁的思想不可能与三十多岁的相同,更不能用我们的想法去同化他们。不要急着去告诉一个小孩子他不成熟,等有一天他自己发现了新的观点,才能体验成长。况且,你怎么知道,这些不满、抱怨不会在有一天化成热血或神奇的创造力?”
  沈识檐听着,突然觉得,如果孟新堂可以当父亲,一定会是一个很好的父亲。但他思绪一转,忍不住像课堂上故意找茬的学生一般笑着问:“但是会有一些小孩子,因为看到了一些社会的黑暗面,变得愤世嫉俗。带着不喜欢自己国家的情绪出去,不是一件好事吧。”
  “不会,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而产生自己的换掉,这是身为‘人’自由。”孟新堂推了推眼镜,“而我通常觉得,离开国家的人或许会比身在其中的人更容易喜欢她。只要没有天下大同,一个人背后的国家,就是他四处行走时的底气。这和小时候,家庭状况不好的小孩子容易被欺负是一个道理。人性这个东西,放到再大的层面上都是类似的。”
  沈识檐看着对面的人平静地说着这些话,再一次肯定了自己曾经的认知——孟新堂是包容的。又或者说,即便别人的想法再怎么与他自己不同,他都能理解,也不会自大地将自己的想法归结于对的一面,更不会妄图去以自己的想法改变他人。这便是平和。他不知道这种平和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养成,但总归是难能可贵的。
  而后来,他们在漫长的岁月里共同经历了更多的事情,到了霜染鬓角的年纪,沈识檐对孟新堂的这一认识变得更加清晰,更加深刻。只要不是大奸大恶,他就对一切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抱以尊重的态度,不予置评,不妄加议论,但也不会被影响分毫。他看似活得平和散漫,实则是独立又坚定。
  “孟新堂,”沈识檐忽然叫了一声,旋而一笑,“你真的一点都不像个搞武器的。”
  孟新堂笑了:“搞武器的该是什么样子?”
  沈识檐沉思一会儿,说了几个词。
  “热血,爱国,好斗。这是我之前的想法。”
  “我很爱国,但爱国不是盲目。”孟新堂笑着举起一只手,“热血……也还是有的吧。至于好斗,相信我,任何一个搞武器的人都非常不希望看到战争,因为他们要比别人更清楚战争的后果。”
  一切的战争,都会有胜利,会有侵吞,会有一方的壮大,战争的结果未可知,但后果永远一致——残垣断壁,四方哀魂。
  “那为什么要研制武器?”这是沈识檐一直以来都想问的问题。他有些想不明白,这样平和的一个人,怎么会义无反顾地走上这样特殊的科研道路。
  孟新堂垂眸,转了转手中的酒杯。
  “你知道1999年,发生了一次使馆被炸事件吗?”
  沈识檐稍作回忆,大致有个印象。美方说是误炸。
  “那次事件发生以后,我有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我的父母。对于武器研制来说,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事件,因为它是屈辱,也是警醒。我是一个绝对的反战主义者,但后来逐渐明白,在野心与欲望的世界里,有牵制,才有和平。”
  谈话到这里告一段落,沈识檐却还在回味。不知是不是因为刚喝的红酒又有些上头,沈识檐脑海中的文字变得越来越少,渐渐的,孟新堂刚刚说的那些话都寻不见了踪影,轻飘飘地,就只剩下了三个字,赚到了。
  孟新堂已经将餐桌收拾完,要洗的碗盘也都已经洗干净。他回到前厅,俯**,晃了晃趴在桌子上的沈识檐。沈识檐先睁了左眼,右眼才缓缓跟着打开。
  “又喝多了吗?”孟新堂带着笑意问。
  “怎么会,”沈识檐否认。
  “那起来去睡觉吧。”
  沈识檐起了身,却没往卧室走,他说着“还早”,踱到了门口。
  那盏红灯笼就挂在门檐上,沈识檐抬手碰了碰:“老顾做的灯笼真好看。”
  再往前走,两个人并肩站到了院子里。今天的月光是真的亮,这么站着,竟然能将院里的一切看得清楚,海棠花被洒上了真的月光,沈识檐眯了眯眼,忽然就着说:“我给你弹首曲子吧。”
  “好啊。”孟新堂立刻回答。
  沈识檐回屋,拎了琴出来。他刚刚从琴袋里取出指甲,却被孟新堂接了过去。
  “我来。”
  沈识檐愣了一瞬,朝他伸出了手。
  “这个要怎么戴?”
  “大拇指左边的边沿抵着指甲缝,其他手指戴正就可以。”说着,他将孟新堂比在他小指上的指甲往后推了推,“不用留太多,这样就可以。”
  按照他说的,孟新堂很快缠好了一个,细心地问他:“胶带的松紧可以吗?”
  沈识檐将手指抵在另一只手的手心试了试:“可以再紧一些。”
  孟新堂点了点头,说懂了。
  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孟新堂很认真,一丝不苟。沈识檐一直注视着他微低着的脸,孟新堂没抬头,却在为他缠到食指时笑问:“怎么一直看着我?”
  两个人就站在屋门口,从灯笼中飘出的红色灯光笼在孟新堂的身上,无端添了温柔与缠绵。指甲上贴的胶带是重复使用,边沿有个小角的粘力已经很弱,翘了起来。孟新堂将几根手指搭上沈识檐的食指,轻轻捏着,抚平它。
  沈识檐心头微动,阖手,就这样握住了孟新堂的几根手指。
  孟新堂怔住,这才抬眼看他。
  “觉得你很好看。”
  沈识檐笑得醉人,话也甜得像今晚的豆沙月饼。孟新堂回手,反握住他。
  沈识檐今天弹的是《月儿高》,一曲落的时候忽然起了风,吹得满院花香飘上了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