账号:
密码:
PO文学 > 穿越重生 > 世家贵妾 > 第98节
  沈瑜思量片刻,拿定了主意:“我不日便要离京,你若有什么证据,只管送到将军府就是。但他究竟会怎么做,就不是我能保证的了。”
  “那好。”宗博义痛快地应下,顿了顿后,又迟疑道,“你可知道她究竟去了何处?”
  当初点青离开时,并没向他提及过自己的去向,若是运气好此事能成,铤而走险扳倒玉成公主,他也不知道究竟该到何处去找寻她。
  他早就知道沈瑜不日便要离京,所以才特地赶在她离开之前,来问上一问。
  方才谈及生死攸关之事时,宗博义淡定得很,可如今出声来问点青的下落时,却是分外犹豫。
  沈瑜原该记恨着他的,可见他这模样,却觉出三分不忍来。可无论再怎么不忍,她对于这问题也束手无策:“她也并不曾告知于我。”
  点青走得匆忙,临走前与她促膝长谈,两人聊了许久,可却并没提及去向如何。沈瑜觉着,或许连她自己都没想好,只是一心想要离开罢了。
  至于何时能再相见,就全凭缘分了。
  宗博义眼神一黯,低声道:“我就知道……罢了。”
  说完,他并没再停留,径直起身离开了。
  沈瑜兀自又坐了会儿,还是决定不插手,回到家中后寻了个何时的时机,将此事转告了宋予夺,便算是了了。
  又过了几日,古丝路的批文终于下放,也到了该离京的时候。
  青溪跟在沈瑜身旁多年,虽有心想随她离开,可奈何自家爹娘还在京中,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,便犯了难。
  沈瑜将她的卖身契还了她,将她留在了京中,将两处茶楼托付给她照看,自己带着雁歌赶赴古丝路。
  宋予夺并没想要去送她,两人早就将该说的说尽了,沈瑜想着的是悄无声息离开,他也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去送别。
  将要离开那日,宋予夺心不在焉地起身收拾了一番,离开府邸之前,令人将自己的一件信物给了沈瑜。西域驻守的官兵大多都是他的旧部,若真有什么难事,这信物能帮上不少。
  沈瑜听了侍女的转告,沉默片刻后收下了这信物,并没推据。
  她与宋予夺之间有过最亲密的关系,互相信任,也曾互相依赖,分开只是两害相权取其轻,而非是反目成仇。就算到如今,她仍旧对宋予夺这个人怀有好感,只是这并不足以让她迁就到放弃自己而已。
  或许今日一别,此生不会再见,又或许机缘巧合会在他乡重逢,届时就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  谁能说得准呢?
  毕竟人生际遇之无常,原本就未可知。
  离京这日,是个难得的好天气,和煦的阳光彻底驱散了冬日残留的寒气,路边的垂柳已经抽了芽,一片生机盎然。
  十里长亭有不少送别之人,涕泪沾襟,沈瑜心中有些微的失落,但更多的却是轻松。
  她不是无所不能的圣人,没办法未卜先知面面俱到,所以这一生难免磕磕绊绊,也会被浮云遮眼走了岔路。
  得失、取舍,知易行难。
  但此心恒在,就足够她来纠正自己的路。
  雁歌趴在窗边,吹着俏皮的口哨。
  马车不疾不徐地行驶着,远离了一片繁华的京城,向无边的天地而去。
  第114章
  -1-
  京城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,这里有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,有风华无双的美貌佳人,也有最深沉诡秘的权谋算计。
  宋予夺并不是个喜欢勾心斗角的人,心机与算计都留给了沙场之上的敌手。他在边关之时是杀伐决断的大将军,可回京之后数年,却都在装愚守拙。
  可自打西域使团入京,便再也由不得他再“偏安一隅”。
  他这个人一旦决定去做什么,就不会再犹豫,所以他在短短数月内筹划了许多事情,只等一个恰当的时机来发作。
  这次突如其来的科举舞弊案,打乱了宋予夺的计划,但从沈瑜那里得到消息之后,他又忽而意识到,这是一个更好的机会。
  如果筹划得当,能省不少力气,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。
  他原本要做的事情是撬动朝局,而如今只需要静观其变,届时轻轻的推上一把,便能四两拨千斤。
  这场科举舞弊案是近十年来最大的案子,皇上下令三司会审,更有太傅监审。
  皇上龙颜大怒,没人敢在这件事情上有所拖延,只是此事实在难审,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三皇子,可他偏偏不肯承认。三司谁也不敢对这位皇子用刑,一时之间僵持在了那里,最后只好将所有的证据都整理妥当,交付给了皇上,由他老人家亲自决断。
  主使科举舞弊,这罪名是不能认的。若是朝臣犯了此罪,必会招来杀身之祸,而皇子也好不到哪去,纵然能保住一条命,也必然会被重罚。
  毕竟科举可是为朝廷选官,一个皇子有什么立场敢来插手这件事?那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。
  三皇子抵死不认,因为他知道一旦认下,那他跟死也没什么区别了。
  可他不认,自然有人帮他认。
  皇上又下令重罚三皇子心腹,最后有一位跟在他身旁的小太监撑不下酷刑,将所有事情都供了出来。不仅仅是科举舞弊,这份证词更是直指三皇子谋逆之心昭昭。
  口供呈到御案之前,将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,三皇子的辩解都变成了笑话。
  皇上头发花白,看起来垂垂老矣,又是愤怒又是伤感地向太傅道:“朕究竟做错了什么,竟会到今日地步。朕待老三那样好,可他想得却始终是争抢皇位,连科举之事都敢染指,只怕是早就恨不得要取而代之了!”
  太傅也已经上了年纪,低声咳嗽了声,开口道:“皇上并没做错,只是他贪心不足,才会至此不忠不孝的地步……”
  他这话还没说完,便有总管太监进来回禀,说是陈贵妃求见。
  自打当初有人呈血书状告陈家之后,皇上便冷落了贵妃。
  陈贵妃盛宠多年,何曾有过这样的遭遇,她性情本就算不上好,以往有了争端大半还都是皇上前来俯就,娘家受了重罚之后心中更是存着气,就这么跟皇上耗着了。等到宫中都开始说皇上独宠兰妃时,她才意识到这次并不像往常,皇上并不会再由着她的性子惯着她,可此时说什么都晚了。
  她哭过闹过,也被皇上与兰妃弄得颜面尽失过,最后彻底冷了心,到如今已有一年的光景。
  陈贵妃骨子里还存着些倨傲,只是如今自己的亲儿子危在旦夕,她纵然是有一身傲骨,也都得打折了。
  都说是见面三分情,可皇上却压根没给她这个机会,直接令总管太监将她给赶了。
  虽说三皇子到最后也没松口,但皇上已然认定,接下来就是议罪了。
  早前陈家出事的时候,还能想办法将三皇子摘出来独善其身,可此次科举舞弊一案,就连跟三皇子绑在一起的都不敢插手多事了。
  僵持许久悬而未决的储位也再无悬念。
  大皇子再不像当初那般赶尽杀绝,甚至还有了闲心,帮着三皇子求了情,求皇上轻判。
  皇上下狠心要褫夺了他的王位圈禁起来,可圣旨拟好之后却压在案上,迟迟未曾加盖玉玺,更未曾使人去宣读这个旨意。
  他也不愿见皇后,将诸事推开,去了兰妃宫中。
  兰妃是个颇会察言观色的解语花,见皇上心情不好,半点不提朝政,亲手给皇上做了点心,又抱着年幼的七皇子逗弄,给皇上解忧。
  皇上宠爱兰妃,也很是疼爱这个年纪最小的皇子,亲自抱着他教他背诗。一错眼的功夫,他在铜镜中见着自己花白的头发,险些失手跌了小皇子。
  兰妃并没有急着将小皇子抱回去,而是点了点他的额头:“你将皇上都闹得累了,还不快消停些。”
  皇上摆了摆手,令乳母将小皇子抱走,叹道:“朕还是老了。”
  兰妃没去刻意开解,也没多言,只温柔地看着他。
  “如今想想,朕的确是做错了……若早些年就定下储位,也就不会到今日这地步。”大抵是这些话在心中闷了太久,皇上自顾自地说,“其实朕本不是什么帝王之才,在许多地方都不如八弟,只不过是凑巧托生成了太后的长子,方才有了今日。”
  他一直都很清楚这一点,早些年固执着不肯承认,甚至愈发地敏感多疑,还曾借刀杀人除掉了一些朝臣。而在立储这件事上,他在两个儿子之间摇摆太久,无意中促成了今日这剑拔弩张的局势。
  不该狠心的时候偏偏意气用事,该决断的时候反而优柔寡断。
  “朕已经做错了许多,不能再拖下去了。”皇上推开了兰妃盛来的燕窝,起身要回太极殿去,将这件事情来个了断。
  兰妃恭恭敬敬地送走了皇上,又令乳母将七皇子抱了回来,逗着他玩。
  从兰妃的清思殿回太极殿,途经御花园,皇上并没要仪仗,身边只跟了总管太监,慢慢地走着。
  大抵是真老了,他已经开始喜欢追忆旧事。
  他前半生堪称是顺风顺水,有薄太后在,储君之位毫无悬念地落在了他身上,在位数年更是随心所欲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而临到老,却像是要把早些年未曾吃过的苦尽数还回来一样,两个儿子让他操碎了心……
  正走着,却不妨一旁花树掩映着的小路突然有人快步走了出来,皇上停住了脚步,定睛看去。
  这位曾经宠冠六宫的贵妃仍旧格外动人,纵然已经上了年纪,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。憔悴与消瘦被脂粉与华服遮掩着,仍旧撑出了旧日风光无限的模样。
  她脊背挺直,像是撑着自己最后的尊严。
  陈贵妃盈盈一拜,而后道:“皇上不肯见我,我也只能出此下策。”
  “朕知道你想说什么,你回去。”皇上冷着脸,沉声道。
  “您以为我是要为恪儿求情?”陈贵妃抬眼看向他,摇了摇头,鬓上的步摇微动,“并不是。”
  皇上有些意外,沉默着看向她。
  “我只是想来为自己亲口问上一句,”陈贵妃平静地说,“您当年的承诺,都不作数了吗?”
  皇上是真心爱过陈嫣的,不然也不会宠她这么些年,当年许下承诺之时自然也是想着要遵循一辈子的。
  只是这世上原就没有什么牢不可破的誓言,更何况是帝王。
  皇上拧眉想了想,甚至已经记不清当初自己究竟是怎么承诺的,只能依稀记个大概罢了。
  陈贵妃见此,反倒缓缓地笑了:“妾明白了。”
  她果真并没替三皇子求情,也没有纠缠不休,毫不留恋地转身离开了。
  若她再哭着闹着求网开一面,皇上或许会不耐,但这么一来,却让他原本下定的决心有了些动摇。
  而晚些时候昭庆殿传来贵妃吞金而亡的消息,则彻底改变了他的决定。
  两人在一起二十余年,陈贵妃自然是清楚皇上的性情的,早年是有宠爱在身,所以无所顾忌。如今没了宠爱,她也知道怎么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  宫中都知道,皇上已经冷落厌弃了贵妃,可贵妃死后,皇上却像是瞬间苍老了一般,鬓发皆白,身体每况愈下。
  皇上并没追究贵妃自戕的罪责,反而下了旨,贵妃的葬礼要风光大办。
  而对三皇子的责罚,也一并改了。
  皇上将凉州划给他当了封地,又下令他为贵妃守灵,待到下葬之后立即赶赴凉州,若无诏,此生不得出凉州。
  紧接着,皇上又下了旨,立大皇子为太子,入朝听政。
  这件闹得沸沸扬扬的事情,至此,算是尘埃落定——至少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是这样的。
  -2-
  而直到三皇子离京赴凉州后,宋予夺总算是等来了宗博义。
  看了他所谓的证据后,宋予夺若有所思道:“这些证据,你是近来才拿到的?”